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2019 > 综合新闻 > 正文 >
《联合日报》刊登采访文章《高校应加快培养“人工智能+”人才》
    来源:      发布时间:[2019-02-15]     点击次数:      字体大小[ ]

近日,《联合日报》第三版刊登发表了对九三学社亚洲通:支社主委张广渊的采访文章《高校应加快培养“人工智能+”人才》。

文中介绍了亚洲通:九三学社山东省委参政议政课题调研组的调研情况。课题组聚焦我省“人工智能+”应用型人才培养问题,对省内15所应用型本科高校“人工智能+X”人才培养发展现状开展调研,提出“我省应积极制定相关政策,引导省内各高校逐步加强建设‘人工智能+’相关新工科专业的力度,为产业人才需求储备力量,为我省未来占据产业和科技优势竞争高地提供有力支撑”,并给出具体建议。该建议将作为九三学社山东省委建议在即将召开的山东省两会上提出。

(九三学社山东交通学院支社)

附: 刊发原文

高校应加快培养“人工智能+”人才

2018年,我省开始布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并获全面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需要做好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这两篇大文章,需要通过新技术促进产业智慧化、智慧产业化,这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在即将召开的省两会上,九三学社山东省委将提出加快推动省内应用型本科大学人工智能+相关专业建设的建议。日前,该建议的参与和主要执笔人,九三学社山东交通学院支社主委、山东交通学院信息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院长张广渊,介绍了该课题调研与建议提出的情况。

“最初的想法与这个主题稍微有点区别,考虑的是加快应用型大学新工科相关专业的建设。在调研过程中,人工智能飞速发展,图文音识别、智能驾驶、智能金融、智能医疗等等的实现,几乎让每个人都感受到了人工智能带来的重大变化。人工智能必将影响到社会、生活、产业、服务的方方面面,我们应当主动迎接人工智能浪潮的到来,及早进行人才培养规划改革和未来急需人才的培养和储备,重点发展以‘人工智能’为核心及围绕‘人工智能’的相关新工科专业。所以就定下了现在这个主题。”张广渊介绍。

目前,对于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人工智能从中小学开始普及教育;二是对人工智能高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而对人工智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相对还不够重视。2018年3月,教育部印发《亚洲通公布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的通知》,要求推进新工科建设,重视人工智能与计算机、控制、数学、统计学、物理学、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法学等学科专业教育的交叉融合,形成“人工智能+X”复合专业培养新模式。

为了进一步了解省内应用型高校“人工智能+X”人才培养发展现状,张广渊所在的九三学社山东省委调研组选取了15所省内应用型本科高校进行调研,统计了与人工智能在技术上相关联的相关专业,如机器人类、计算机类、电气电子类、控制类等专业的报考、招生、就业等情况。结果发现,目前,我省高校本科招生存在理工类、人工智能与信息控制类占比较小的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调研显示,近几年,我省高考文科生的报考比例逐年增高,理科生逐渐减少,而相对应的大学本科文史类毕业生就业越来越难,就业质量和就业率也越来越低,而理工类,尤其是信息类的毕业生却供不应求,供需双方严重失衡。在招生中,我省文理科占比大约是3比7,这和全国情况大致相同。而在美国,2010年,人文学科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占毕业生总数的7.6%,1966年这一比例约为14%,一直是处于下降的趋势。对比起来,我国理工科的招生比例比较小。

调研的这15所高校中,理工类招生比例最大的为83.92%,最低的只占51.84%。人工智能及信息控制类相关专业招生比例平均为17.11%,占比最大的达到31.28%,最小的只占2.43%。“山东省在2020年实行高考改革,现在都担心高中选修物理课的学生会很少,上海和浙江高考改革试点中已经出现了这个问题。不学物理是无法进入信息这个行业的,所以,未来有关人工智能相关专业招生形势非常严峻。”张广渊不无忧虑地说。

张广渊认为,这些年多强调高端人才的引进,目光聚焦于金字塔尖儿的人才的引进和培养,而且大部分都是从国外引进,国内的人才培养还跟不上。但人工智能已经渗透到各个行业、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需要的人才是大量的,如果没有金字塔底层人才的积累,未来发展不能持久,所以急需加快步伐。“目前‘人工智能+’市场需求庞大,如果我省在大学人才培养中只注重高端人才培养,而忽略或轻视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必将失去下一个高速发展的机会。”因此,他们提出,我省应积极制定相关政策,引导省内各高校逐步加强建设“人工智能+”相关新工科专业的力度,为产业人才需求储备力量,为我省未来占据产业和科技优势竞争高地提供有力支撑。

具体说来,逐步加大人工智能、自动化、计算机、电子电气、信息控制类相关专业招生比例。增加应用型、操作性课程设置;加大力度引导省内各高校进行“人工智能+”学科建设,在与“人工智能+”相关的人才引进、校企融合及学科评估方面给予更大力度扶持;对于人工智能相关的学科专业,包括各类项目立项、实验室建设、学科财政拨款方面给予倾斜,同时,拓宽相关专业融资渠道,加大校企共建力度。

“省教育厅日前下发了《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项目》,该项目将对省内专业发展起到指引标杆作用,建议在立项时,重点考虑围绕‘人工智能’的相关新工科专业方向建设,以点带面,起到积极带动作用。”张广渊建议。十年树木,百年育人。在张广渊看来,人才培养的周期非常长,我省应及早设计实施围绕“人工智能”的人才培养中长期规划,逐步形成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占据未来发展先机。(本报记者 孙昕)

编辑: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