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出版的《山东交通学院报》刊发了院长鹿林署名文章《全力推进转型发展》,全文如下:
全力推进转型发展
院长 鹿林
我们要全力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转型发展,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机遇,是学校乘势发展的必须,我们不可错失。基本思路是:凝练目标定位,清晰体系构成,扎实推进过程,动态评价效果,不断提升人才培养的竞争优势。
我们每一个专业都应真切地提炼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目标定位在哪里?需要经过对人才需求市场的广泛充分调研和分析,需要从多年人才培养实践沉淀思考的集体智慧交融中提炼出来。目标定位在学校的外边,而不是在学校内部。根植于交通事业的人才需求,是我们的立校之基。潜心研究和动态把握目标定位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一蹴而就可以应付一时,但不可能长期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因为市场的业态是不断变化的,作为核心资源的人才需求也是随着市场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持续把握人才需求变化的信息,应该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常态,如若不然,一日尚可,二日就可能已失去优势,三日就可能落伍。将目标定位细分为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各类表述指标,并由此延伸出课程体系、课余活动体系、自我教育体系、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等,此即为人才培养体系重构的内容。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核心,统驭着人才培养体系的设计和实现过程,也是高校人才培养水平的主要体现。锤炼课程体系的集约构成,是一个从体系到课程、从课程到体系不断反复的过程,是一个新旧体系反复比较择优重组的过程;每一门课程的内容和实现方式,既要非常明确地表述对实现目标的支撑作用,又要注意课程之间的有机配合,如《力学》、《钢结构》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两门课,如果《钢结构》能够有针对性地与《力学》沟通,或是《力学》能够以《钢结构》中的内容为案例等等,这无疑就优化了课程之间的配合,也就更有利于培养的集成。对于一些基本的素质,如职业精神、团队协作、创新思维等,需要各门课程从不同侧面进行训练。课程内容之间的不必要重叠或缺失都不是体系的优化,体系的集约不是不需要不同课程的内容重复,而是要清楚地设计需要重复的内容。我们正在实施的课程体系的重构,可能离不开我们正在讲授的知识范围,其基本原理依旧,但知识的组合方式可能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所倡导的理念就是围绕着人才培养的目标优化配置各方面的资源。在课程体系的重构过程中,需要充分展示每一门课程的内容,以及其在课程体系中的位置和作用,以使课程体系的构成脉络清晰,这必然会是一项耗时耗力的工作。但各门课程任课教师的广泛参入和相互了解,可以开阔大家的视野,明了所讲课程与课程体系的关系,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应用型人才培养转型发展的规律。我们要非常清楚地认识到,每一位任课老师无论来自哪个学院、哪个教研室,都是围绕着同一个专业的人才培养而形成的团队,行为方式也更应该强调基于专业的教育者团队协作。不仅是以行政所属人员的协作,团队的协同可以铸就我们的竞争优势。而凝聚团队的内驱力如何练就,需要我们在实践创新中不断发现,全院全员参入转型发展其奥秘也在于此。
课余活动体系是人才培养的五彩体,在此时空中每一个人都可以打造自己的所好。如果大学仅是来去匆匆的上课下课,四年过后也可以拿到毕业证书,那将很难体验到大学的真谛。因为大学文化不仅体现在课堂上,课堂下的时光也是丰富多彩的,能否将其强力地烙印到同学们的成长过程中,至少需要浓郁的文化氛围和自己努力体验的结合,当然,每一个人的体验本身,也是校园文化的组成。
自我教育是人才成长的永远。对每一个人来说,外在的教育只是创造条件,而内在的教育才可以升华为素质。一切外在的知识要转化为自我的认知,只有靠自己的学习。学习的成效体现在人对知识的掌握、领悟和使用的程度上。自我教育至少有两个层面,一是对别人教给你的知识的学习,如对老师讲授的知识由不会到会的演进;二是自我拓展的学习和内省性思考体验,这往往是人生成长难以离开的旋律,将自觉的学习镶嵌于持续的自我教育之中,会更加清晰人生的主题。
课堂、课余、自我教育其实都是人才培养的载体,只是它们各自占用着不同的空间,都是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时空有别、内容有异,但都是人才成长价值链上的不同价值活动,共同构助起人才培养的体系。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人才培养体系是不断地发现知识、规则、秩序等内容的过程,因为每一个专业都有其专业培养的特点,其目标定位也是不相同的。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转型发展,不是机械地套用一种模式,而是鼓励大家围绕着目标定位,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市场经济彰显创新,只要能提炼出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并优化成为培养体系,支撑目标的实现,使亚洲通:的毕业生更具有从业竞争力,就应该是合适的人才培养体系。人才培养体系的重构过程是开放的,广纳大家的意见,经过智慧的碰撞、交流、融通、化合是优化体系的设计和实施的必要,我们要舍得燃烧埋藏在我们心灵深处的智慧,激情人才培养转型发展的创新与实践。
转型发展是变革的行动,对我们学校和每一个人都是历练,如何打造支撑人才培养体系卓有成效的运行机制,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创新地集成。基于此,我们要大幅度提升组织的能力和个人的能力,不放过每一个问题,因为每解决一个问题就是前进一步,这样可以使改革进程走得更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