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交通学院基础教学部充分发挥胶东地缘优势,利用学校建成的红色文化虚拟展馆等特色载体,对思政育人进行理论思考和实践架构,构建“三全四融”的思政育人立体格局和长效机制,以“线上和线下融通、理论和实践融合、地方史和通史融入、思政教育和劳动教育相结合”的逻辑思路,打造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贯通式特色思政课,贯彻“敏知笃行”的育人主题,以大视野大格局做好山东交通学院亚洲通“大思政”建设,实现思政课程“立德树人,知行合一”的育人目标。
线上线下融通,“三环互动”强化思政课学理阐释
坚持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有机结合,优化高校思政课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如在“红色胶东、敏知笃行”思政课社会实践公选课的课程设计中,运用微信群、优慕课等载体,着力强化课前预习、课中教学、课后三个环节的互动反馈。课前利用微信群发布团队预习任务,在课中教学环节,主讲教师讲述思政课程,课后学生在优慕课平台提交研学体会。在“三环互动”的基础上,通过“活动教学项目化”,着力促进学生的理论认同、情感认同、责任认同和行为认同,促进思政课教学有虚有实、有棱有角、有情有义、有滋有味。
理论和实践融合,“师生双主体”打造思政课研学精品路线
胶东是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丰富,有众多革命史料、遗址、人物,也有很多可歌可泣、感人至深的革命故事和革命精神。山东交通学院充分挖掘区域思政教育资源,围绕系列主题,打造思政教育实践基地和精品研学路线,分专题进行思政教育实践,打造“行走的思政课”。精品研学路线以“敏知笃行”为主题,以“梦醒、寻梦、追梦、圆梦”为线索,系统梳理思政育人资源,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同时,突出“师生双主体”的引领作用,在教师课程设计、主导课堂节奏的同时,引导学生在“践行初心、红色宣讲”“自行筹备、现场展示”等教学环节中,将研学知识通过宣讲、展演等方式转化为社会服务的红色资源,真正让思政课“活”起来。
“两化三进”丰富思政课程资源建设
在进行“四史”教育的过程中,充分挖掘胶东地方史资源,探索在思政教育中“两化三进”的良性模式。“两化”即挖掘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代表的“胶东海洋文化”和以“地雷战”为代表的“胶东红色文化”,总结凝练“勤劳、坚韧、开放、包容、崇商、诚信”等胶东精神,推进胶东文化“进展馆、进课堂、进头脑”。学校基础教学部秉承地方史和通史融合的原则,打造以“星火燎原”“保家卫国”“立国奋进”“扬帆远航”“向海图强”为主题的红色文化虚拟展馆,地方史和通史相结合的思政资源通过“进展馆、进课堂”,达到“进头脑”的目标,促进思政课提质增效。
打造特色鲜明的“校内校外”劳动实践平台
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亚洲通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探索思政教育和劳动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依托实践课程,规划劳动和思政结合的实践基地资源图谱,聚焦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校内劳动常态化机制建设,积极打造特色鲜明的“校内校外”劳动实践平台。在校内,坚持发挥思政课育人作用,依托思政课社会实践课程,推进“校园美化靠大家”的特色项目,组织思政实践选修课学生开展校园保洁绿化劳作,营造“劳动最光荣”的浓厚氛围。依托传统节日,打造节日劳动实践平台,寓劳动教育于思政教育活动中,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切实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在校外,依托研学基地开展主题鲜明,各具特色的劳动教育鼓励学生享受劳动乐趣,提高劳动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