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看交院 > 正文 >
光明日报:山东交通学院:“四有”思政味 春雨润花红
    来源:      发布时间:[2020-07-13]     点击次数:      字体大小[ ]

链接地址:https://wap.gmdaily.cn/article/43293f1cd8a1440e81e46a267bb9926d

“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我要过什么样的生活?我为什么要上大学?电气工程师的使命是什么?……”这是山东交通学院信息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李瑞霞老师主讲的《电机与拖动》“第一堂课——找寻前行的动力”,连续的叩问启迪学生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李瑞霞是该校一名有着27年教龄的党员副教授,也是学校第一批专业育人示范课程的代表。和李瑞霞一样,“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学团队”负责人王保群主讲的《土木工程导论》、学校师德标兵刘建磊主讲的《区间信号自动控制技术》课程都是该校2017年首批13门专业育人示范课程。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以来,山东交通学院把课程思政贯穿人才培养体系,认真分析课程思政工作现状,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学校党委认为,党委与师生、干部与职工、党员与群众、教师与学生形成了供需双方的四对关系、八个群体,因此课程思政供给侧改革首先要从党委、党员、干部、教师层面入手。党委加强顶层设计,党员、干部要带好头;建好主力军,发挥好专业教师和专职思政队伍两支主力军的主观能动性;用好主渠道,抓好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双向主渠道作用;守好主阵地,守好课堂和网络两个主阵地,党委行政、党员群众、干部职工形成共识,课上课下、网上网下、一二课堂形成合力,营造了“立德树人有思路、教书育人有传统、课程思政有故事、深化改革有保障”的“四有”课程思政建设良好氛围。

立德树人有思路:守好一段“路” 管好每部“车”

作为山东省唯一一所以培养路、海、空、轨交通专业人才为主的普通高等学校,山东交通学院强化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交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特征,让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承担好育人责任,守好一段“路”、管好每部“车”。学校成立党委书记、院长为组长,分管校领导为副组长,党委宣传部、教务处等相关部门、二级学院(部)负责人为成员的课程思政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协调、指导、推进课程思政教学研究、教学管理、质量保障等方面的工作,制定了《实施方案》。党委宣传部、统战部、教师工作部、学生工作部和教务处、团委等部门,依托党外知识分子、师德标兵、思想政治工作先模人物、专业育人示范课程教师四大群体,分别开设“同心、同德、同向、同行”“四同”大讲堂,与课程思政遥相呼应。党委书记王焕斌说:“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更是必备内容。”

学校党委立足应用型发展定位和交通行业特色,充分发掘和运用各学科、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和德育元素,将新时代交通精神蕴含的“爱国爱校”“敬业奉献”“严谨勤奋”“务实诚信”“开放包容”“创新先行”理念,融入课程思政,展现交通特色,增强育人实效,形成协同效应,全面保障“德育的首要地位、党建的核心地位,学生的主人地位、教师的主体地位,教学的中心地位、质量的永恒地位”得到全面落实。

教书育人有传统:让专业课、思政课同向同行

山东交通学院校史馆里,一张张上世纪50年代的老照片,成为师生校友的集体回忆。全国第一届文教群英会代表、《党把我一个普通工人培养成了专科学校的教师》的作者李笃政,山东省优秀教师、80岁依然站讲台的双师型教师代表吴际璋教授,成为一代代青年教师教书育人、爱校敬业的学习榜样……

“打铁必须自身硬”。学校强化师德师风建设,优化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完善各类教学质量监控和考核制度,建立动态化、常态化、滚动式评价模式,形成制度健全、层次分明、标准明确,涵盖教学活动全过程的质量标准体系。例如,航海学院党总支紧密结合航海类专业特点,以2018年学校立项的专业育人示范课程“船舶管理”为基础,通过抓教师党支部建设和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现专业课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并构建起全方位、各层面的航海类特色思政教育体系。

“课程思政建设内容要紧紧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等内容供给。”李瑞霞老师如是说。在外人看来,《电机与拖动》就是一门理工科院校典型的专业基础课,机械、死板,和思想政治工作“八竿子打不着”。有的老师尝试着去听李老师的课,听了几次课后发现,李老师通过挖掘《电机与拖动》课程近20个知识点蕴含的德育内涵和德育元素,把专业素养提升、理想信念引领和价值观塑造等思政内容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融入课程教学中。如在讲到“国家电网电压等级”知识点时,分享大国工匠、国网山东电力检修公司带电作业班副班长王进的励志故事,提升同学们对职业的认同感、荣誉感和使命感,激发学习热情等。

课程思政有故事:挖掘特色教育资源 传播交院好声音

山东交通学院是一所以工科为主、以交通为特色的普通高校,服务公路、水运、航空、铁路四大运输方式的专业数占比78%,在校生人数占比74.41%。学校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特色和优势,深入研究不同专业的育人目标,深度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科学合理拓展专业课程的广度、深度和温度,从课程所涉学科专业、交通行业、文化历史等角度,增加课程的知识性、人文趣味。

学校将独具特色的“六个一”景观文化品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置入景观文化建设中,用景观文化诠释交通发展史,讲好交院故事,传承交通文明。令人称道的是,学校将“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的红船精神,融入“一帆风顺”景观,成为航海类专业教育和红色教育的基地,专业课程搬到“一帆风顺”甲板上。通过持续开展课程思政,加强党史国史学习教育,广大青年学生更加热爱交通行业,热爱自己所学专业,立志报国的情怀逐年高涨。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教师是关键。为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每一门课程,学校科学规划人才培养路线图,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出台深化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实施方案,深入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要求广大教师进一步强化育人意识,找准育人角度,提升育人能力,确保课程思政建设落地落实、见功见效;要求所有课程突出价值引领,让立德树人“润物无声”,融进所有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增强专业课程的趣味性、知识性。学校结合“交通强国”建设和学校办学特色,深入挖掘交通、海事、海洋教育故事,充分利用“六个一”文化景观、汽车博物馆、山东航运文化研究教育基地等特色教育资源,并通过文化创意、内涵提升,将交通文化融入专业课程。课下,老师们通过现场教学观摩、教师教学培训等活动,积极探索课程思政建设新方法新途径,把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实习实训等活动融入思政,促进优质资源在各院部、各专业、各年级间共享共用。课上,老师们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不断丰富思政营养、增加知识含量,讲好交通故事,传播交院好声音。

深化改革有保障:让专业课程上出“思政味儿”

学校2017年开始进行专业育人示范课程试点改革,拿出专项经费,推出13门课程先行先试,让课堂效果好、师生认可度高的教师成为全体教师学习的榜样,形成一套可推广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典型经验和特色做法。围绕课程思政的理论与实践、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建设、课程思政金课建设、课程思政与创新创业等选题,学校出硬招、出实招,持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专项研究,通过全面实施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优化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创新专业课程话语体系,在课程思政建设上修订2020版课程(含理论、实践课程和第二课堂活动)教学大纲(质量标准),在课程目标中,增加“课程思政”目标,把爱国情怀、法制意识、文化自信、社会责任等经典案例和创新创业教育案例融入教学设计,注重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让专业课程上出“思政味儿”,深入推进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水平。

学校加大混合式教学改革力度,把共享价值较大的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部分通识课程,建成课程思政金课;探索“知识传授与价值观塑造相结合”的有效路径和思想政治教育高水准地融入课堂教学的方式和方法。2020年全校各专业至少培育2-3门院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在此基础上,遴选建设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未来3年中,建成10门以上课程思政省级一流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比赛,推动教师树立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频共振的教学理念,提升课程思政元素挖掘能力和教学组织能力;通过评选课程思政教学名师,打造一批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院长陈松岩说:“要统筹做好各学科专业、各类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就要紧紧围绕国家和区域发展需求,结合学校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思政体系。”老师们认为,党委书记王焕斌联系马克思主义学院,直接抓思政课程,院长陈松岩直接抓人才培养工作,抓课程思政,这叫两人抓、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才能真正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秋丽 李志臣 通讯员 娄进举)

编辑:严博文  /  审核:周颜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