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看交院 > 正文 >
亿人同上!这堂“大课”究竟好在哪里?
    来源:      发布时间:[2020-03-18]     点击次数:      字体大小[ ]

链接地址:http://www.rmsznet.com/video/d174665.html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全国上下齐心协力,全力抗击。随着抗击疫情的深入开展,各地大中小学陆续开启了线上教学,老师们边学习边探索边授课,不时有授课老师调侃自己已成为“十八线网红”。临近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发表一周年之际,为加强疫情防控期间高校思政课教学组织工作,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和人民网共同推出了“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活动。3月9日活动当日,5027.8万人在线观看直播,相关网站、客户端和社交媒体访问量达1.25亿人次,这应是有史以来最“大”的一堂网课了。这堂“大课”已过去近一周,但它的热度却一直未减,教师同行和同学们一直念念不忘,相互交流着在这堂“大课”中的所思所获。

当天直播结束后,很多师生深受触动又感觉意犹未尽。有的立即整理出了思政“大课”文字稿,有的开启了二刷三刷观看模式。据数据统计,直播结束至次日16:00,累计回放点播量达到了3467.7万。这足以体现这堂“大课”超强的吸引力了。

为何一堂思政课会有如此大的魅力?作为教师,我们能从这一堂“大课”中学到什么?尤其是对于思政课教师们来说,值得深入分析和思考。

一堂好的思政课要有高度

四位教授在这堂思政“大课”中,结合所教授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四门必修课教学内容,将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国家经历的历史磨难和各个时期的青年担当紧密结合,将疫情防控中所体现出的爱国主义精神、民族精神、时代精神融合到教学中,把收听收看者带入到社会、国家、历史的多个高度,让大家感觉“真励志”、“很过瘾”、“挺解渴”。

艾四林教授从“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世界”的关系展开,从“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到疫情防控胜利需要构建战‘疫’命运共同体的逻辑框架,产生环环相扣的说服力量;秦宣教授聚焦“疫情大考告诉我们什么”,分析中国抗疫彰显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告诉学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的制度优势如何体现。 一堂好的思政课一定要有高度,要注重逻辑的自洽性,构建合理的分析框架,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出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作用,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一堂好的思政课要有深度

课程设计不能就理论讲理论,就知识讲知识,要能够在讲授理论、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这才是一堂好课。艾四林教授立足中国抗击疫情的实践,引导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认识、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认识;王炳林教授在“大课”中引用恩格斯的名言:“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巨大的历史进步为补偿的。”结合目前国家所处的疫情防控形势,同学们一定更能够深入思考和理解:善于化危机为机遇,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汲取历史的智慧,疫情大考定会成为民族进步、国家发展的一次机遇。

如今社会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学生们可以从各种渠道获取信息、知识,思政课教师不能照本宣科、泛泛而谈,必须针对课程内容进行深度开发和深层设计,真正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吸引学生真听真学真思真信。一堂有深度的思政课,会为学生开启一扇大门,培养学生未来无论从事什么工作,身处何种环境,都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一堂好的思政课要选好角度

思政课相比专业课,对很多学生来说更感枯燥,但是如果能够选好切入的角度,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这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中,四位教授虽命题授课,但是从各自的研究、教学领域分别切入,解读了党中央亚洲通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分析了中国抗疫彰显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讲述了防疫抗疫一线的感人故事和历代有志青年的家国情怀,给学生们奉献出了既围绕疫情防控主题,又各自精彩的讲授内容。

课堂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随着时代的高速发展,面对新一代教学对象,传播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思政课程更需要执教者必须瞄着学生困惑的问题讲,真正起到答疑解惑的作用,要从各个方面进行精心准备,深研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更新教学的内容,以新的视角、新的教学理念去应对新问题和新情况。

一堂好的思政课要有温度

听过这堂“大课”的人一定对冯秀军教授的讲授印象深刻。冯教授从90后、00后的非典型青春讲到了疫情防控中这些青年的一夜长大;从为了孩子的殊死血战讲到舍了孩子的送女出征,将历史和当下的两个故事巧妙串联对比,让一堂疫情抗击思政课程充满了温度,让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在这暖暖的温情下不知不觉走入了同学们的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

雅斯贝尔斯曾说:“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师在思政课上不能只对学生进行说教,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心灵有所触动,内心有所感动,因为一次深刻的“感动”足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要想感动学生,必先打动自己。一堂好的思政课一定是讲授者娓娓道来,围绕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直面现实,正面回答,有力回应,学生们课堂上听的津津有味,在学习中、生活中处处感受到思政课的温暖,这样才能真正把思政课打造成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人生课,信仰课。

一堂好的思政课一定要有态度

本次思政“大课”是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在研制印发《亚洲通加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高校思政课教学组织工作的通知》等两个文件,精心组织高校思政课教师在线备课在线教学、学生在线学习、专家在线答疑的基础上组织实施的。在这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中,我们从四位教授深入浅出的讲授内容中收获了精深的理论、深邃的思想、历史的智慧、现实的思考,同时从他们图文并茂的PPT、丰富详实的数据案例、全程脱稿的讲授过程、不时出现的流行网络语中也感受到了教育工作者应有的严谨治学、踏实从教、精心育人的工作态度。

文以载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思政课教师更应用严谨的态度赢得学生、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从而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如果不是这场疫情,一定不会那么深切的感受到春天的珍贵和无法拥抱春天的失落;如果没有亿人同上的这一堂“大课”,一定不会这么多人同频共振的感受到思政课的魅力。 思政课的春天已经到来,美丽的春日校院也正等待着师生们的平安归来。

(作者  刁艳飞)

编辑:严博文  /  审核:刁艳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