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济南11月30日讯(记者 尹海洋)挂在门口的风铃一响,两位女孩走进店中,“Hello,can I help you?”“Two cups of Caffe Latte 。”这一幕的发生地并非电影中的纽约街头咖啡吧,而是山东交通学院的“外语村”。为给学生提供更为纯粹的口语交流场所,山东交通学院特地在校园内开辟专属场所,打造出一座洋溢着西式风情的咖啡屋——“外语村”。全校师生都可以在此休憩闲谈,但进店的唯一要求,一如它的名字,那就是必须说外语。
校园内冒出个“外语村” 进门必须说外语
走进山东交通学院长清校区,沿着石板路一直向西,在图书馆的后面、景观湖的北岸,坐落着一间咖啡吧。和很多艺术咖啡吧一样,它的店名——“外语村 World of foreign language”镶嵌在墙上。推开店门后,记者发现这里真的是别有洞天。
不管是门口已经装饰好的圣诞树、书架上的外文杂志,还是满屋浓郁的咖啡香、轻声交谈的外国人,以及不时飘入耳中的美式英语,都在彰显着这里的独到之处。在吧台,服务员、也是山东交通学院外国语学院大二的学生小宋微笑着用英语询问:“Can I help you?”,并将一份全英文的菜单递给记者。
随后,小宋又转用中文向记者介绍起店里的规矩:“我们这里唯一的要求是,进门必须说外语。”随后,他指着菜单上的单词向记者介绍起这里的美食。记者这才得知,这间咖啡吧里竟有卡布奇诺、拿铁咖啡、热巧克力、红茶等20多款饮品,还有披萨、汉堡、薯条、韩式拌饭等10多种主食或配餐。“给您推荐我们这里的现磨咖啡,是用印度进口的咖啡豆磨的。”
选择靠窗的座位坐定后,记者得以全方位观察“外语村”:整个“村子”分两层,楼上是享用主食的沙发座椅,楼下是错落成三级平台的咖啡吧。咖啡吧的墙上挂着学生们手工制作的艺术品,每一个平台还特别设置了书架。在休息区和走廊之间,是一条长约50米的绿植景观带。而从南侧的落地窗望出去,就是铺满阳光的景观湖。
边喝咖啡边学习 老外也迷上了“外语村”
在记者到来之前,咖啡吧已经迎来了10多位客人。英语专业的大四学生陈琛正和几位外国教师用英语交谈。前不久他申请了出国留学,并且考过了笔试。今天,他趁着两所学校师生交换学习的机会,特地把远道而来的四位外籍教师约到咖啡厅交谈,一是为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对方学校,二是为了检验自己的英语口语水平。
陈琛说,选择“外语村”是因为这里的氛围与国外比较接近,不像教室或者办公室那样严肃,“喝着咖啡交流闲谈,比较有感觉吧。”
而一旁,他的师弟曹磊正和其他三位同学抱着雅思辅导教材,打着手势用英语交谈。“我们今年读大三,都打算出国留学,现在正准备雅思考试。”曹磊说,平日里他们在自习室里学习,每周三下午便相约来到“外语村”。四人轮流当考官,互相检验这一周来的学习成果。
在二楼,留学生Peter正和一位大二女孩赵琳用英语交流。“我们属于互助学习,我教他中文,他教我英语,这里比在教室舒服多了。”赵琳的说法也得到了Peter的认同。在被问及对“外语村”的感受时,Peter用不太流利的中文说:“汉堡味道不错,咖啡很纯正,环境也很好。”
负责“外语村”运转的外语学院学生会就业创业部部长王彬也告诉记者,虽然自己是英语专业,但一直找不到能够运用口语的场所,“刚来咖啡吧时,我想问同学有没有零钱,竟然想不起零钱这个词怎么表达,真是弄了个大笑话。”但现在,王彬在和在咖啡吧的休闲的外教们聊天时已经能侃侃而谈。
学校支持学生经营 “外语村”已成学生实训基地
作为驻济高校里的第一个“外语村”,交通学院的“外语村”带给学生的收获远不止上述内容。在吧台工作的小宋,课余时间他在这打工,不仅能练习英语,还能得到一定的报酬。“以前我很腼腆,从不敢主动跟女生交谈,之前一说话脸就会很红。”但现在,站在吧台内的小宋能够微笑着与客人交谈,“沟通障碍”就这样慢慢被打破了。
同学们的这些收获和变化,让外国语学院教师李聪聪颇感欣慰,她说,这正是成立“外语村”的初衷和目的。今年4月份,外国语学院向学校提交了设立“外语村”的申请。申请的唯一目的就是为学生提供提高语言应用能力的环境,打造外语专业的实训基地。这一想法得到了学校的大力支持,不仅拿出两层楼约300名米的场所,还借给外国语学院1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
剩下的工作,则是由外国语学院的老师和同学共同完成。学院党委书记刘树民亲自去市场挑选“外语村”的机器、桌椅等设施,副书记冯一凡则带领李聪聪和王婷玉两位老师一边“招兵买马”,在全校范围内选拔学生进驻“外语村”工作;一边到济南市大小咖啡吧考察学习。
“那段时间几乎跑遍了济南所有的咖啡吧,天天喝一肚子咖啡回来。”说起建村之初,第一任“村长”冯一凡忍不住笑了起来。曾在英国留学的第二任“村长”李聪聪更是把国外咖啡吧的经营理念和艺术风格带到这里,为“外语村”注入亚洲通纯正的欧美血统。
“不出校园,就能免费出国”。如今,开业已经快5个月的“外语村”越来越受到学校师生的喜爱,已经成了外教课余时间的聚集地,也成了学生们的“第二课堂”和实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