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看交院 > 正文 >
大众网:只为学生有个好前程——山东交通学院专业教师育人工作效果喜人
    来源:      发布时间:[2017-09-15]     点击次数:      字体大小[ ]

链接地址://paper.dzwww.com/dzrb/content/20170914/Articel15006MT.htm

李振西,山东交通学院汽车工程学院汽运132班学生,从大二开始作为主力和李爱娟老师共同做完了一项课题和博士后研发报告。之后三年,他不仅学会了写论文、报专利、写文件、作报告,还公开发表了两篇论文。毕业实习仅三个月时,李振西即赢得了全公司的交口称赞,他自豪地说:“和一起进公司的其他同学比,能写、能讲、能作报告、能培训新人又能搞研发的员工,只有我一个。”他表示,这都得益于跟随李老师锻炼了过硬的素质。

“作为教师,带领学生搞科研、做实验,让学生通过大赛、专利、论文、报告等收获知识学习的快乐,非常重要,但这不是目的,让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懂得规范,锤炼品德,并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这对他们今后的发展大有裨益,也是我真正看重的。”李爱娟说。

在山东交通学院,一大批优秀青年教师注重育人工作,像汽车工程学院的李爱娟、工程机械学院的何欢、张林,航空学院的刘元涛,经济与管理学院的宋超……入校以来,青年教师们遵循校党委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大力弘扬“爱校 敬业 务实 创新”的交院人精神,严以律己,科学育人,不仅锤炼了学生过硬的科学精神、诚信品质和合作意识,也收获了自己的成长。

青年教师育人工作务实创新,得益于老教师们的以身示范和传帮带。轨道交通学院刚刚退休又被返聘的资深教授、省教学名师王旭光说:“有人说名师出高徒,也有人说严师出高徒。作为一名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普通教育工作者,未必能成为名师,但完全可以成为一名受师生尊重的严师。”对于“严”,他给出了这样的解释:“学生在将来的工作中,要面对和适应苛刻高效的现代管理模式,会经常遇到时间紧、任务急等复杂问题,需要提前进行心理上的锤炼,学校里的严,对于学生是必不可少的。”当问及是否会因为对学生严格而招致误解时,王教授说:“真正对学生好,就不怕得罪他。”事实确实如此,王旭光经常收到用人单位反馈,轨道交通学院的毕业生心态成熟、工作扎实,而许多毕业生也非常感激王教授当年的严格要求,因为正是这种“严”,可以让他们在面对复杂工作环境时砥砺奋进。

在交通与物流工程学院物流工程专业,4位教龄30年上下的女教授——“交通四大姐”张远、何民爱、孟祥茹、孙学琴,一直坚守在教学一线,默默实践着团队育人。“四大姐”表示,同一个专业的教师因为专业领域相同,凝聚团队合力育人,可以更好地实现在场所上“贯通课上和课下全方位”,在时间上“贯通学生入校到离校全过程”。而且每个人的精力有限、爱好不同、性格各异,集合团队之力,可以有效做到课内课外、线下线上、校内校外“全环境”育人的有效互补,从而真正把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落细落实,成为学生的人生、学业、行为规范和生活的引路人。

团队育人不限于同专业的教师,还被扩大到了广大党员教师群体。交通与物流工程学院教工党支部发起的“绿波讲坛”活动,即是一大亮点。“绿波”一词来源于交通控制中“绿波带”这一概念,寓意指导学生在大学生活中一路畅通。讲坛以“发扬党员奉献精神、助推学生成长成才”为主题,以教工党员义务讲座为主体,内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选取学生感兴趣的大学生职业规划、专业发展、人格培养、素质教育、学术兴趣等主题。活动中,一方面,鼓励主讲教师结合自身研究及兴趣爱好,自主选择讲座题材,宽松的方式有效催生了老师“传道解惑、教书育人”的情结。而对学生而言,则可以抛开略显乏味的课堂专业知识灌输,实现知识轻松化、问题商谈化、师生交流化,有效实现了“让知识可感,让思想可触”。

“绿波讲坛”自2009年开始,强化领导、精心组织、持续教育、追求长效,至今已连续举办8年,2万余人次学生参与,已发展成为有影响力的、具有交通文化特色的品牌教育活动。2014年获中共山东省委高校工委组织的“山东高校基层党支部活动创新案例”一等奖,2017年入选学校“校园十大文化品牌”,在学生中产生了热烈反响。“‘绿波讲坛’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丰富了我们的课余生活,增加了我们与老师的交流,不但让我们了解了专业前沿问题,更有效引发了我们对学习、就业和未来生活的思考,成了我们成长道路上真正的‘绿波带’。”交通与物流工程学院大三学生李壮壮说。

“互联网+”时代是避免说教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专业课教师要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个不小的挑战。山东交通学院的专业教师们,按照学校党委构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全环境、全天候”育人新格局的要求,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美好前程,在育人工作上继承传统,不断创新,持续发力,效果喜人。

编辑:管理员